清华经管学院EDP中心上海办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记FMBA 2001级李梓境

2010-01-19 14:20:42 我要评论( )

 


第一次和正信嘉华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梓境学长约定的采访时间是9月30日下午,可是后来因为公司所在的金融街部分路段这个时间要封锁,于是学长说可以安排在10月3号,当我告诉他3号是中秋节,他很客气的说谢谢我的提醒,他都忘了这天是节日。

“因为是学院的项目活动,我想尽快的配合学院完成任务”,他后来见到我时笑笑说,其实公司从1号到8号都放假的。因为平时比较忙,李梓境有时候就记不住节日,而且除了工作,他经常自己去照顾年迈的父亲。李梓境学长访谈当天穿着条纹的衬衣,戴着时尚的鸭舌帽,很随和,他说话时语速不快,但是很有条理。访谈中,他回忆了自己在FMBA读书时的经历,讲述了所创办公司的发展历程,也给还在校读书的学弟妹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无论你现在学的是什么,一定要结合你现在的状况和将来的理想,随时随地的做好准备,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创办金融管理咨询公司的想法就来自于FMBA项目

在李梓境的眼中,MBA项目的课程比较活跃,老师讲授的内容与实践结合紧密,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分析。这个项目集合了在各个金融机构和学术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教授,很多老师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老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大型的金融机构有过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他的工作指导很多,其中,对他影响最大要属当时负责FMBA项目,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教授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双聘教授的何佳。

何佳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财务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决策科学工程双硕士。何佳老师同时在金融机构也担任重要的角色,如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金融工程学会顾问、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李梓境说,因为工作关系,自己和何老师私人间的交流比较多,他们经常会在一起谈论一些现实问题,如国家时势问题,金融发展现状等等。

初听何佳老师授课,内容比较宽泛,似乎有些松散,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分析,给人一种大师的感觉。李梓境很怀念在清华的读书时光,他说大多清华老师上课都很有逻辑,听他们的讲授像是在沙漠上走了干渴的行人发现了久违的甘泉。因为读书之前工作过,所以李梓境对自己所需要学习的方向很明确,很珍惜这段学习经历。而且,他现在创办的正信嘉华金融管理咨询公司的想法就来自这个项目。正是通过上课,他敏锐察觉到在中国,金融管理咨询领域的空白,而且是民营资本能够容易进入的领域。

 

寻找机遇,抓住来自市场的机会

李梓境说他理解的金融类机构主要分成两种,一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如大型国有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等;一种是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如,会计审计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而他创办的金融专业咨询公司——北京正信嘉华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就属于后者。

2003年3月,2001FMBA课程接近尾声时,李梓境创办了中国首家专业金融管理咨询机构-----正信嘉华,核心业务是银行风险管理咨询。公司虽然成立了,李梓境却发现他想进入的这个领域非常难做,门槛非常高,当时在中国只有一些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能够做相关的业务,比如,普华永道、毕博、埃森哲、凯捷等,而李梓境的公司几乎接不到任何业务,公司第一个项目,还是从研发开始的。可能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过的原因,李梓境对大型课题研发的方法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正信嘉华拿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立项的两个国家课题《中国金融标准化对策及标准体系研究》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并由李梓境担任这两个课题组的组长。也正是通过这两个课题,李梓境的团队把他们对中国金融机构管理标准化和内控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法告诉了银行的相关部门和他们的领导,包括当时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后来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思路,觉得想法很好,并确定了中国农业银行的青岛分行做他们设计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的试点。李梓境说很感谢曾经在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的一段工作经历,让他锻炼了自己的研究能力,更感谢中国农业银行领导给与施展的机会。

圆满的完成了研发和试点项目后,正信嘉华有了更多信心去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2003年下半年,正值国家推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要求四大商业银行上市,正信嘉华抓住了自己的发展机遇。中国建设银行当时想在美国上市,按照当时美国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在美国的上市公司需要提供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情况,而当时国内大多数咨询或服务事务所做的主要是会计、审计工作,没有做这方面的。正信嘉华争取到了为建行风险管理平台工程提供咨询的这个机会,成功的将国际上风险管理技术、经验办法运用到了国内银行,把国际金融管理方式本土化。正信嘉华给建行提出了方案,起初由建行的六家分行做试点,半年后开始在总行实施,并向建行全国的其他32家分行推广,一直到今天,建行的内部控制和基本风险管理制度都来自正信嘉华。此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金融管理咨询领域最大的合同,对正信嘉华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正信嘉华积累了大量案例。最难能可贵的是正信嘉华后来承担的许多项目在中国都是首例实施的、技术难度和项目管理难度很大的项目,如,招商银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实施、中国民生银行流程银行建设、中国光大银行合规及操作风险建设、中国进出口银行机构改革等等均为相关专业领域在中国率先实施的项目。

 

企业发展需要战略,战略离不开人才

李梓境说正信嘉华现在的业务面临新的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适当推动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李梓境认为成立十年内的企业无论规模多少都是 “小”企业,仍都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发展初期,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正在形成之中,就想一个尚未定性的青少年,但优势在于决策快、转型快。正信嘉华已经六岁半了,现在李梓境的思路是希望公司不仅仅是做金融管理咨询,还要从事金融业务咨询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在金融实务上有所发展,正信嘉华不能仅仅满足给人看病开药方,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在药到病除以后可能也会选择去其他的店铺,如果能把公司的咨询服务延伸到金融机构的标准业务部分,比如,开拓商业银行高端零售客户和中小企业融资咨询服务,或直接购买中小银行的股权,通过输入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技术推动所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进而分享其长期收益。这个国庆节前,李梓境刚签了一个类似的合同。

李梓境说自己在创业前没有在金融机构的工作经验,对专业的风险管理技术、金融领域的一些概念很难吃透,金融咨询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很高。正信嘉华的创办和发展都是与他优秀的伙伴和助手分不开的。刚创办时,公司只有十五六个人,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他们有来自社科院货币银行研究生班的同学、来自李梓境原来工作单位的同事以及已经在大型银行有过丰富工作经验的好朋友,也有来自FMBA的同学。

正信嘉华现在人员的数量是原来的十多倍,核心管理层和咨询团队由来自HSBC汇丰银行、ABN荷兰银行、ING荷兰国际集团及中国特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深风险管控专家和业务管理专家共同组成,正信嘉华所组成的国际顶尖团队已拥有为世界90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提供高端咨询的业绩和经验。李梓境说对于一个企业,表面上看是发展业务,而背后则是人才战略。只有把这些一流的人员引进来,才能使得公司的业务做的更专业。有些员工特别是外籍专在原来的金融机构的工资比现在正信嘉华要高得多,但是由于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愿意来有着更大发展空间的正信嘉华。李梓境说也许从资产上来看正信嘉华仍是小企业,不过联系到中国稳定的经济形势,以及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业,金融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比如,目前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四大商业银行都是中国的,而这四大行现在也都是正信嘉华的客户。环顾全球,金融咨询业最好的土壤在中国,只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迅速的反应就能把握时代机遇。

 

寻根究底,不探明事理不罢休

在访谈中我发现李梓境特别关注时势,从金融咨询业务联系到整个宏观的经济形势,说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李梓境感慨即使世界上有这么多优秀的经济、金融学家和学者,但是对经济和金融的未来还是很难把握。其实各行各业都会有不确定性,只是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相对来说可能最难捕捉,因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国际政治结构、不同国家的金融制度、人们心理预期都有联系。比如,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跨国金融监管合作的缺失。在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与体制、制度上的关系更密切,比如中国股市“羊角风”式的波动表面上看是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情绪变化过大,心态比发达资本市场投资者不成熟,实质上更多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制度保障。

   “我从小就喜欢‘抬杠’”,谈到性格,李梓境笑了笑说,“不过不是有意的要和其他人争执,而是我实在总是弄不明白有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遇到问题不掰开了、揉碎了,不寻根究底誓不罢休。“我从上学开始,就总是把老师和同学们问的很不耐烦,实在把老师‘逼’急了,老师会说就是这个答案了,别再问了”,同学们会说,“李梓境,我们早都懂了,你烦不烦呀!”。“但是老师再烦、哪怕同学们用圆规戳我,我还是不会放过他们”。“也许是我太笨了!”李梓境笑着说,“今天看来其实每个人都有个‘体系’”,只有把答案放在自己的体系里面才能得到根本上的理解。

李梓境招聘员工的方式也比较特殊,他说一定要从本质上来看问题。比如他在招聘司机时,会问应聘人员是否撞过车。“我不会招没撞过车的,因为只有撞过车的人才知道撞车的可怕”。撞车如同人生中经历的失败,给人的打击越大,给人的警示越多。一个人如果不愿意接受失败,就不愿意去尝试,而不尝试又怎么知道不能成功。

虽屡遭我的“循循善诱”,但我发现李梓境还是不愿多谈个人的故事,说着说着就拐到工作上来,他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谁,而是希望别人知道我的公司是谁!”。

我不一定赞同他说的每一句话,但认为他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只有基业才能常青,在事业面前个人的荣辱毫不重要,因为公司的成绩是诸多员工共同创造的!”。“在咨询领域,大家都知道麦肯锡,但很少有人知道麦肯锡的老板是谁”。“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是成功的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这本身就是企业最大的社会价值,应该把主要的资金用于研究如何不断的满足社会需求上来,而不是攀比谁比谁捐的多”。

 

新生寄语:

李梓境说从同学们毕业后工作变动很大这个情况说明,就读FMBA的学生大多是带着工作上的疑惑和改变自己的想法来的。自己走上了创业之路后才发现,创业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到底多艰辛不亲自尝试是不可能体会的,绝大多数人是否能过得了这个坎很难说。我不赞成总用坚持不懈来诠释成功的原因,因为在获得成功前永远没有人有十足的把握,成功与否与机遇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创业想法出来,做了不代表成功;不做不代表自己就是失败的,失败的经验永远比成功的要多的多,重要的是失败的是否有意义,是否从失败中得到了启示,这样的失败就是成功的前提。 在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人,既不说也不做的,光说不做的,说到做到的,做了也不说的”,既然来学习,就一定要做有实际行动的人,即使做的时候高调的说出来也无可厚非。一定要想清楚正在做的事情对未来有什么启迪和帮助,否则读MBA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有人选择创业,一定要考虑你有什么机会,市场的机会还有多少。别人的道路是很难模仿的,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特定时代和环境下的成功,单纯的模仿复制的只能是失败,盖茨创业的时候个人电脑还未普及,操作系统才是空白,今天谁也不可能再次模仿微软起步时的模式,但同时这也说明一个人只要抓住时代的机遇就一定会赢得属于他的成功。

即使不进行个人创业也可以从创业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更容易去理解一个新政策,一个新的规划的背后是什么,才能明白领导者的真实意图,对本人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很多优秀的同学非常年轻就在大型国有企业里作到中高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创业者一个重要的心态和素质就是穷追不舍,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用美国人的话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虽然访谈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是所记所述只是李梓境这样一个创业者故事的一小部分,李梓境的故事还在进行着。学长不赞成用成功人士来形容他,他说不论是谁,从现在起就应该随时做好准备,这样机遇来临时才不会让他擦身而过。也祝愿李梓境的创业者心态和拼搏精神会让他抓住更多机遇,给中国的金融咨询也带来更大的发展。 
导入评论...

联系方式

名称: 清华经管学院EDP中心上海办
联系人: 李明
电话: 13052463247
手机:
传真: 021-62957328
QQ: 850207382
网址: http://www.tsinghuaedp.cn
地址: 上海市虹桥路1591号23号楼虹桥迎宾馆
等级:
状态: 未认证会员

动态新闻

  • 暂无